欢迎光临本网站,专注分享新闻资讯!
当前位置:首页 > 外汇储备 >

低增长、低通胀和低利率:全球“三低”现象的原因、影响和政策启示

发布时间:2021-01-20 作者:admin 来源:网络整理 浏览:


导读:新款人民币 近年来,全球低增长、低通胀和低利率现象引发普遍关注。“三低”现象与全球化、老龄化、科技进步等...

  近年来,全球低增长、低通胀和低利率现象引发普遍关注。“三低”现象与全球化、老龄化、科技进步等密切相关。各新款人民币方普遍认为,有必要让财政发挥更大作用,实施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增长潜力,妥善运用审慎政策维护金融稳定。

  一、低增长、低通胀和低利率

  近期,全球范围内的“三低”现象引发各界关注。其中,通胀和利率走低实际上已出现较长时间,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趋于明显。低增长现象则是在金融危机以后出现的,尽管全球经济在2017年经历一轮复苏,但这一势头近期又大幅放缓。

  低增长问题近年来愈发突出。2008年之后,主要经济体持续受到危机余波影响,经济增速大幅放缓。尽管2017年出现一定起色,但生产率增速低迷的长期趋势并未改变。

  基金组织最新预测显示,2019年发达经济体增速仅为1.7%,较前两年回落0.5和0.8个百分点。美国、欧元区、日本的增速预期分别仅为2.4%、1.2%和0.9%。新兴经济体下行压力普遍上升,预计2019年增速为3.9%,较前两年回落0.6和0.9个百分点。

  低通胀现象在2008年危机后变得显著。世界银行指出,近40年来,全球许多经济体的通胀水平持续走低。2008年危机后,全球多个经济体进入低通胀状态,甚至一度出现通缩趋势。值得注意的是,不仅实际通胀走低,通胀预期也被锚定在较低水平,这在欧、日较为突出。同时,新兴经济体通胀也多低于历史平均水平。

  低利率现象在近5年变得日益明显。全球主要经济体利率在过去30年中普遍走低,在危机后更趋明显。发达经济体政策利率已降至极低水平甚至负区间。截至2019年8月,全球共有17万亿美元的国债名义收益率为负。

  从构成来看,名义利率的若干组成部分都在下跌,一是低通胀导致通胀溢价持续走低。二是全球储蓄规模大于投资推动自然利率下降。三是期限溢价下降。

  图1 全球长短期利率持续走低;中图为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和主要新兴经济体

  资料来源:BIS

  三、“三低”带来的影响

  一是传统金融业受到更多挑战。一方面,在经济增长长期低迷的环境下,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贷款需求下降,信贷紧缩可能性加大,盈利能力下降。低增长使企业经营环境趋紧,部分企业资产负债情况趋于恶化,银行信用风险相应上升。

  另一方面,短期利率走低和收益率曲线平坦化,降低了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净利息收入。低利率虽然也降低了偿债负担和贷款违约率,但这并不足以抵消净利差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。

  二是金融稳定风险可能加剧。低利率环境长期持续,金融脆弱性正在不断累积。市场主体在低利率环境下追求高收益,可能更多从事高风险活动。

  近年来,美欧高风险的杠杆贷款发行量猛增。其中,美国杠杆贷款市场的规模在2019年3月已经达到1.13万亿美元,以其为底层资产的担保贷款证券下,政府债务负担将加重,原本有限的财政空间更显不足。

  四、政策启示

  一是财政应发挥出更多作用。考虑到当前特殊时期货币政策空间有限,应考虑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减税等财政政策,为经济提供必要刺激。财政空间尚有余力的经济体,还可考虑利用当前的低利率环境适度举债。财政支出应着重提升生产率,包括长期基建支出,如推动城镇化、提供公共品、发展绿色经济、应对气变问题等。

  二是推动结构性改革,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。这包括:优化税收结构,推进税收征管改革,提升劳动力市场灵活性,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,加强金融监管,提升金融机构稳健性等。此外,还应妥善安排改革优先项,使其与当前经济周期更好结合。

  三是妥善开展宏观审慎管理。为防范金融风险,各国应密切关注境外杠杆贷款、CLO、影子银行等领域的潜在风险,妥善运用宏观审慎政策,及时化解、处置潜在的区域性、系统性风险。同时,新兴经济体可能面临资本无序流动、金融溢出效应等挑战,应充分发挥宏观审慎管理、资本流动管理等多种措施,防范应对不利冲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