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本网站,专注分享新闻资讯!
当前位置:首页 > 股票资讯 >

“保健品大王”张思民:两年买下62家公司,34亿商誉

发布时间:2022-01-01 作者:admin 来源:网络整理 浏览:


导读:“保健品大王”张思民:两年买下62家公司,34亿商誉...

  5月30日,在成本市场重复无常的张思民又被深交所盯上了。深交所这次问询的重点,是海王生物这两年收购77家公司造成的39亿商誉。作为纵横成本市场30年并将旗下三家公司别离送上a股、港股和纳斯达克的成本老手,张思民曾胜利向A股股民讲演了两个故事。而对于被深交所打断并问询的第三个故事,且看海王生物如何开场?
  在成本市场,张思民无疑是资深玩家。保健品起家,并同时将集团旗下三家公司别离送上A股、港股和纳斯达克,张思民靠的是强有力的成本运作才华和崇高高贵的“讲故事”才华。
  不过,当在海王生物上向A股股民讲演第三个故事时,却招来了深交所的质疑。
  老虎财经盘问深交所的5月30日公布的问询函,配资,发现监管层主要围绕海王生物最近收购77家标的公司造成的39.18亿商誉展开。针对高企的商誉可能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影响、收购的须要性、最近业绩为何间断下滑、应收账户数据纷歧致等重点问题,深交所均逐个提问,并限海王生物在7日(6月5日)内“交卷”。
  蒙受深交所的出格“慰问”,对于海王生物来说,已非初度。
  早在2002年,因为未及时预警或预亏,海王生物就收到深圳交易所的公开谴责,尔后在2003年、2007年、2014年、2015年、2016年和2017年,又屡次收到监管部门的出格“问候”。这些出格“问候”,有整改、有监管存眷、也有备案查询拜访,然而奇异的是,常常被罚,海王生物都能安然无恙。
  更奇异的是,在2005年和2007年,张思民还将旗下此外两家公司别离送入纳斯达克和港交所,让人大呼费解。
  而本次引发深交所问询的导火索,来自最近今年收购的77个标的公司所造成的39.18亿商誉。
  2017年1月,国务院医改办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等8部门结合下发的一份通知明确,综合医改试点省(区、市)和公立病院厘革试点都会的公立医疗机构要率先推行药品采购“两票制”,激励其他地区执行“两票制”,以期进一步降低药品虚高价格,减轻大众用药累赘。
  所谓两票制,指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,经销商卖到病院再开一次发票,以“两票”替代目前常见的七票、八票,减少畅通环节的层层盘剥,而且每个种类的一级经销商不得凌驾2个。
  两票制的推出,似乎使嗅觉灵活张思民闻到了商机。海王生物迅速抛出了第三个成本故事——阳光集中采购。海王生物认为,“两票制”的推行,畅通环节只允许一票配送,一定会裁减一些实力弱或者不标准的小公司,使得行业集中度一直提升,具有全国性销售网络的医药商业畅通企业将成为最终赢家。
  在2017年1月,海王生物董事长张思民给海王定的目的是,完成营收500亿元。但公开财报显示,2016年年末,海王生物营收总额为136.06亿元,这离张思民定下的500亿元尚有364亿元缺口。若要完成指标,海王生物2017年必需完成营收增长267.65%。
  缺口太大,怎么办?张思民事后给出的大招是:借借借,然后买买买?
  //故事大王张思民//
  《胡润百富榜2017》公布的数据显示,张思民夫妇当年的产业为85亿元,位居中国富人榜第455位。这年,距1988年张思民从中信信托下海前往深圳创业相差30年。赤手起家到坐拥85亿资产,张思民主要靠成本运作。
  据公开报导,初到深圳,张思民淘到的第一桶金是依靠保健品“金牡蛎”。初到深圳,一没资金、二没人脉的张思民研发了第一款保健品。然而,在产品研发成型之前,却突传音讯,竞争方要撤资。而撤资,意味着将给张思民带来其时看来天文数字的债务。张多方运作,最终赶在撤资前3个月研发出了产品,并在随后一年中卖出了1000万元,淘到了第一桶金。
  张思民在成本市场大显身手,或从1998年初步。经过多方运作,海王生物终于在当年12月18日登上深交所。而在登陆成本1年后,也即2000年,海王生物就初步向成本市场讲演第一个故事。
  许多70后、80后还记得那样的广告词:“腰酸背腿抽筋,请服巨能钙”,“买好钙,巨能钙”。“巨能钙”的母公司北京巨能,彼时,海王生物暗示,将增发募资14亿用于募投10个项目,此中最大的是“巨能钙”项目,投资3.5亿元,大约三年就能实现利润1.59亿元。
  其时有一句说法是,要想致富,就搞保健。冯小刚电影《大腕》中傅彪哭爹戏码,就是挖苦其时钙片企业低俗广告。
  然而,2004年,市场爆发“巨能钙事件”,因产品被检测出过量过氧化氢,也就是俗称的双氧水,巨能钙,北京巨能与海王生物同时被卷入漩涡之中。随着巨能钙风波骤起,这笔交易却最终以实际吃亏2848万元开场。
  一计不可,张思明又生一计。
  2009年下半年,正值全球“抗流感”概念风行之时。而识大概的海王生物又不失机会地向市场推出第二个故事:公司正在消费抗流感疫苗,是亚洲最大抗流感疫苗消费商。不过,待到流感疫情稍稍安静,股价大涨近200%后,海王生物的抗流感故事也戛然而止。
  两年后,海王生物颁布颁发,其控股子公司海王英特龙将葛兰素史克海王以3900元卖于葛兰素史克子公司,而在这个期间,葛兰素史克海王的营业收入,应收账款均为零。
  //77个收购标的和39亿商誉//
  此刻第三个故事要来了。
  而在2017年1月,当国家提出“两票”之后,先知先觉的张思民又不失机会地提出了阳光采购项目方案,传布鼓吹要打造医药物流王国。
  老虎财经盘问公开信息后发现,通过控股平台,一边融资,一边调整项目为张思民常用的手法之一。
  海王集团旗下的控股平台,既包含集团控股平台海王控股,也包含海王生物控股平台银河投资。此中,海王控股平台主要负责海王生物、海王星辰和海王英特龙;银河投资则负责A股上市公司层面的成本调控。而张思民,则通过复杂的股权构造控制海王集团和旗下子公司。

“保健品大王”张思民:两年买下62家公司,34亿商誉


     在海王生物层面,公司业务主要包含医药畅通、医药制造、食品和保健品、医疗器械四个板块。2018年年报显示,呈文期内医药商业实现营收3024090元,占比为78.79%;医药制造实现营收45767万元,占比为1.19%;食品、保健品实现营收66136万元,占比为1.72%;医疗器械实现营收673461万元,占比为17.55%;其他业求实现营收28634.86万元,占比为0.75%。
  海王生物在年报中暗示,公司将来战略意在打造“医药商业畅通+医疗器械”双主业格局。而自2017年张思民提出营收要冲破500亿规模之后,海王生物的借借借和买买买行动便初步大规模启动了。而在颁布颁发之前,海王生物已在2016年完成了11个项目收购。
  2017年年报显示,呈文期内海王生物共收购34个标的项目。收购标的,既有海王系下的企业,也有其他医药企业。而2018年年报显示,呈文期内公司在2017年的根底上,再次收购28家。两年之内,合计收购企业数量大62家,外加此前收购标的,收购总数高达77家。

“保健品大王”张思民:两年买下62家公司,34亿商誉


  制图   通过收购,银河生物“业绩大增”。从净利润来看,收购标的少则几万元、多则近2000万元。不过,也有少数发生吃亏。例如,海王(韶关)医药有限公司,呈文期内净利润为825万元,又如内蒙古海王医药有限公司呈文期内营收为1576万元。
  不过,通过本次收购,海王生物商誉也呈现大增。以2018年为例,呈文期末,海王生物商誉为39.18亿元,较2017年的35.49亿元增多3.69亿元,增幅为10.40%。而在2017年期末,配资网,海王生物商誉为35.49亿元,较2016年的4.77大幅增多644.03%。
  //业绩疑云//
  海王生物只管最近两年通过买买买,导致营收增长,但却难掩净利下滑的事实。
  公开信息显示,2017年,海王生物实现营收249.40亿元,同比增长53.89%,实现净利6.36亿元,同比增长52.09%。2018年,只管实现营收383.81万元,同比增长53.89%,但净利却为4.17万元,同比下降34.84%。
  更值把稳的是,股票配资网,在2018年年报中,海王生物暗示将对10家标的公司相关商誉计提减值筹备,共计2.6亿元。不过,老虎财经发现,若计提规范有变,公司业绩或有变动。
  不过,老虎财经依据技术经济学关于净现值的算法,在海王生物的商誉计提中有多个变量影响商誉的计提,一是折现率的取值问题,按12.5%的折现率停止计提和按14%的折现率停止计提,二者数值相差甚远。二是将来5年内现金流的赋值问题,也重大影响商誉计提的数值。
     而从根本面来看,海王生物的业绩下滑,或与海王生物卷入采购风波有关。
  据时代周报报导,2017年4月7日,国家发改委官网发文称,依据企业和行业协会反映,国家开展厘革委会同广东省发改委,对深圳市卫计委在推行公立病院药品集团采购厘革试点过程中,涉嫌滥用行政权利排除限制合作的行为停止了查询拜访。
  该报导还暗示,在医药采购招标过程中,最初遴选集团采购组织企业时,选了4家企业,因为招标过程太长,所以就用专家来遴选,4家被选了1家。最终入选的,就是全药网。而全药网,正是海王生物旗下子公司。